原標題:三伏養一夏,養生要趁熱駿豐頻譜養生推薦
入伏了,為期40天的加長三伏天開始了,各地即將進入桑拿模式和蒸烤模式。
三伏天,標記著一年中最熱的一段時間。三伏指的是初伏、中伏和末伏。每年入伏時間不固定,按農歷計算,從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算起進入三伏,頭伏為10天,中伏為10天或20天,末伏為10天。
俗話說,三伏養一夏,養生要趁熱,健康度過三伏天。
三伏天多種疾病找上門
三伏天難熬,不僅因為這是一年中溫度最高、濕度最大的日子,也是各種疾病容易扎堆的時候:
氣溫高于32℃ 且濕度超過70%時,中暑的患者大大增多。
氣溫高于32℃時,腦卒中發生率較平時高出66%。
盛夏發生心源性猝死的病例, 比春秋季節高出20%。
每年6~9月是尿路感染、泌尿結石的高發時節。
高溫環境下,各種病原微生物更易滋生,引發急性胃腸炎的可能性增加。
夏季受寒給身體留病根
百病從寒起。在中醫眼中,伏天雖熱,但如果不注意防寒,身體會出現明顯的寒象,如新陳代謝緩慢、有汗排不出、身體畏寒、四肢冰冷、腹瀉胃疼等。
還有一些病癥不會立即發作,但會潛伏體內,給秋冬留下病根。
三伏天,冬病夏治好時機
三伏天熱養有助溫補陽氣,到了冬天就不容易受寒。患有腸胃炎、慢性腹瀉、鼻炎、肩周炎、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人群,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貼敷、艾灸等,預防疾病在冬天發作。
以熱制熱三伏天的養生法
中醫認為,養生應順應時節,夏天該熱就熱,該出汗就出汗。三伏天應順著季節規律,用熱養法以熱制熱,健康消暑。
消暑納涼,舒服過伏天
夏季如果覺得汗流浹背、食欲減退,試試專家推薦的解暑法,不用把空調開到最大,也能自然涼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責任編輯: